长沙理工大学是由交通运输部所属原长沙交通学院和电力部所属原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以工为主,哲、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54个本科专业,5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资格和工程硕士、高校教师、MBA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培养权。学科涵盖“文”、“理”、“工”、“经”、“管”、“法”等6大学科门类,是一所文理交融、学科互补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300余人,副教授700人,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480余人。
学校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加强,科研条件日臻完善。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企业管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还有多个省级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科技创新团队。全校藏书320余万册(另有电子图书4285GB),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
学校科研形成了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为辅的科研工作格局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8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技术开发项目500余项,科研进校总经费达4亿余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其中由我校主持完成的“混凝土桥梁施工期和使用期安全控制的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主持完成的“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实现了地方高校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上的重大突破,也有力的促进了行业的科技进步。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8项;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600余篇;出版著作132部;获取专利95项。
学校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具有招收外籍留学生的资格,先后与美、英、日、俄、德、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
学校坐落在历史名城长沙市,西邻湘江,北望桔洲;校园芳草菁菁,秀木葱葱,是“全国绿化500强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园林式单位”。
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优良的培养环境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前来求学深造,使学校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在校全日制研究生3000余人,工程硕士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员1500余人。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面向新世纪,学校将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抓住高等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的双重历史机遇,承古扬今,继往开来,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成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选择湖湘高校,进入长沙理工大学求学深造,使你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计划学校自定,按需招生,择优录取。
二、报考
1、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
报考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2、报考程序
(1)时间: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3-18日;现场确认时间定于2010年7月16-18日。
(2)现场报名地点:长沙理工大学金盆岭校区离退休处活动中心4楼(东校区幼儿园旁边),外地考生可在工作单位所在地报名并参加全国联考。
(3)报名费为80元/科,按照国家当年的有关规定收取。
(4)报名办法
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考生在7月3日-18日通过互联网登录有关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湖南省为http://xwb.hnedu.cn),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
考生应于7月16日-18日持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2010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有效身份证件(二代居民身份证、护照)到我校照相、确认报名信息。应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其符合报考有关学位类别的条件,同时现场打印资格审查表并由本人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考生既可在我校所在地指定地点报名考试,也可在考生工作单位所在省指定的相关网站(网址可在http://www.cdgdc.edu.cn/上查询)上报名,再到指定地点现场报名,在当地参加考试。
3、资格审查
考生须将现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给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将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交我校研究生部学位办进行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我校将在录取前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将不被录取,资格审查将于12月中旬,学员参加第二阶段考试时进行。必要时,还将委托权威认证部门对考生的学历、学位证书进行认证核查。
三、考试
1、考试时间、地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全国联考的时间为2010年10月31日,具体时间和地点见准考证。考生入场考试时将核验准考证、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
2、考试科目及考试方法:考试采取两段制办法。
第一阶段:考生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考试)。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每部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满分100分,试卷总分400分。
第二阶段:我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GCT”考试合格分数线,上线考生持本人“GCT”考试成绩单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综合考试和面试,须填写《2010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样表见附件1)于考前上交报考学院。
2009年“GCT”考试成绩符合我校2010年标准、当年未录取的本校或外校2009年考生(必须有学士学位)可填写《2010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并与GCT成绩单,调剂申请、本科学历证、学位证、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各一份,一并交至我校研究生部,报名申请参加第二阶段考试,报名截至时间为12月8日。
第二阶段考试时间:2010年12月中下旬;考试地点:另行通知。
注意:两个阶段的考试,考生都必须带上正式有效身份证件,否则不能参加考试。
四、招生领域、方向及对应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招生领域、方向及对应考试科目
工程领 域名称 |
招 生 方 向 |
考试科目 |
所属 学院 |
第二阶段考试咨询电话、 联系人 |
第一阶段考试 |
第二阶段考试 |
430102 机械工程 |
01机械设计及理论 02机械电子工程 03车辆工程 04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GCT 考试 |
01机械制造工艺学 |
汽车与机械工程 学院 |
85258630 周春香 |
430107 动力工程 |
01可再生能源利用 02清洁燃烧及污染物排放控制 03热能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04热力设备优化运行与控制 05热电联产与节能技术 06通风及空调工程 07风力发电技术 08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
GCT 考试 |
02传热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学院 |
85258408 陈小辉 |
430108 电气工程 |
0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控制 02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 03电力市场及其运营 04电力电子技术与电能质量 05电机与电器 06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7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08防雷与接地技术 09电力设备状态检测与诊断 |
GCT 考试 |
03电路 |
电气与信息工程 学院 |
85258316 82619358 谭秋萍 |
430111 控制工程 |
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2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03智能交通控制 04火电厂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 05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06图像处理 07嵌入式系统 08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09楼宇自动化 |
GCT 考试 |
0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电气与信息工程 学院 |
85258316 82619358 谭秋萍 |
工程领 域名称 |
招 生 方 向 |
考试科目 |
所属 学院 |
第二阶段考试咨询电话、 联系人 |
第一阶段考试 |
第二阶段考试 |
430112 计算机 技术 |
01嵌入式系统 02数据库应用技术 03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04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
GCT 考试 |
05 C语言程序设计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85258465 张明媚 |
430113 软件工程 |
01 Web工程与信息系统 02网络与通信软件技术 03嵌入式软件技术 04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 |
GCT 考试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85258465 张明媚 |
430114 建筑与土木工程* |
01桥梁与隧道工程 02结构工程 |
GCT 考试 |
06结构 力学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85256066 刘瑛 |
03岩土工程 |
07 土力学 |
04建筑学 |
08建筑学基础 |
05城市规划 |
09城市规划原理 |
06项目管理 |
10工程项目管理 |
430114 建筑与土木工程(市政工程)* |
01水和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02城市给排水系统及其优化 03安全饮用水水质保障技术 04水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
GCT 考试 |
11水分析化学、 12给排水工程 选一 |
水利、河海工程 学院 |
85258437 高阳 |
430115 水利工程 |
01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 02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减灾 03水利工程优化设计 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控制 05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评价与风险分析 06河道整治、码头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07波浪、水流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 08河流海岸动力过程 09水利工程物理模拟 10水工新材料及应用 |
GCT 考试 |
13工程水文学、 14水力学 选一 |
水利、河海工程 学院 |
85258437 高阳 |
工程领 域名称 |
招 生 方 向 |
考试科目 |
所属 学院 |
第二阶段考试咨询电话、 联系人 |
第一阶段考试 |
第二阶段考试 |
430117 化学工程 |
01电厂化学 02工业分析 03腐蚀与防护工程 04水质工程 05电力油品化学功能材料) 06能源化工 07分离工程 08制药工程 09精细化学品 10制浆造纸工程 |
GCT 考试 |
15 化工 原理 |
化学与生物工程 学院 |
85258727 王伯芳 |
430123 交通运输工程 |
01道路与铁道工程 |
GCT 考试 |
16路基路面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85258388 鲁先权 |
0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17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
0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430132 食品工程 |
01食品加工技术 02食品质量与安全 03粮、油深加工技术 04食品工业管理 |
GCT 考试 |
18微生物学(食品) |
化学与生物工程 学院 |
85258727 王伯芳 |
430140 项目管理* |
01工程项目管理 |
GCT 考试 |
19项目 管理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85258388 鲁先权 |
01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
GCT 考试 |
20软件项目管理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85258465 张明媚 |
01工程项目管理 02项目评价与决策 03水运规划物流工程 04工程风险分析 |
GCT 考试 |
21工程经济、 22项目管理选一 |
水利、河海工程学院 |
85258437 高阳 |
430141 物流工程* |
01物流工程 |
GCT 考试 |
23运输与物流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85258388 鲁先权 |
01物流工程 |
GCT 考试 |
24物流学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82309346 龚艳 |
注:*由于有不同的学院可以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领域学员,因此要求报考这三个工程领域的学员务必于网报时在“报考院系”一栏中注明所要报考的学院。
2、复试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 |
传热学 |
《传热学》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三版 |
电路 |
《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彭楚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
C语言程序设计 |
《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
结构力学 |
《结构力学教程》龙驭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
土力学 |
《土质学与土力学》高大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
建筑学基础 |
《建筑初步》田学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城市规划原理 |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工程水文学 |
《工程水文学》詹道江,叶守泽,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第3版 |
水力学 |
《水力学》吴持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7年) |
工程经济 |
《工程经济学》(第三版),黄渝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
水分析化学 |
《水分析化学》黄君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
给排水工程 |
《排水工程》(上册)孙慧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4版 《排水工程》(下册)张自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4版 《排水工程》严煦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4版 |
化工原理 |
《化工原理》(夏清、陈常贵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1 |
微生物学(食品) |
1、《食品微生物学》,无锡轻工业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合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 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 |
路基路面工程 |
《路基路面工程》邓学均,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刘舒燕,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第二版 |
项目管理 |
《项目管理》毕星,翟丽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
项目管理 |
《项目管理教程》骆询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
工程项目管理 |
《工程项目管理》丁士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软件项目管理 |
《IT软件项目管理》王强、曹汉平、贾素玲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
物流学 |
《现代物流学》叶怀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
运输与物流 |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王述英,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
五、录取工作
1、按国务院学位办的有关规定,由我校根据考生的“GCT”考试成绩和第二阶段考试结果,择优录取。
2、根据国家文件,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学校工程硕士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我校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领域属于国家认定的艰苦领域,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所占比例可以单列,但不得超过该领域当年录取人数的20%。
六、课程学习与学位授予
1、费用:课程阶段2年,第三年做论文,费用包括课程学习费用和论文指导费,按国家相关文件收取,于第一学年开学时交清。学员在读期间,一切关系留原工作单位,其工资、生活福利及补助、医疗费等均由原单位负责,返校学习期间,食、宿、交通等费用自理。
2、学制:3—5年;3、学习方式:半脱产;
3、学位授予: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后,在双导师(学校和企业)(考试大)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结合本企业实际工作,边工作边撰写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按有关规定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七、招生咨询
咨询电话:0731-85258352(传真);通讯地址: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研究生部学位办,邮编:410114;联系人:李老师。
八、特别提醒
1、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今年考生在现场报名和考场验证时,需出具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
2、今年GCT成绩仅有一年有效。